平安好房失败的原因 平安好房

安全屋(安全屋失败的原因)原房产与互联网2019-04-22 17:07:17
作者:向
和房地产研究所 。
方俊个人微信:爱奇艺2046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今年1月15日,中国平安旗下子公司平安城市分公司通过内部邮件正式宣布,CEO崔玉红、副总经理肖莉分别被免职,崔玉红调任平安集团子公司上海家化,目的是正常辞职,去向未定 。
此外,从1月11日起,平安方浩网站停止运营,租房新房等渠道关闭 。原网站进入后,转入平安城市分公司官网 。同时,平安方浩APP也直接划转至平安城市分公司 。
CEO等高管被免职,平安方浩并入平安城市分公司,平安方浩网站及APP停止运营,平安集团各种消息显示,平安方浩已进入未申报死亡状态 。
平安集团耗资巨大修建的平安之家的去世,为财大气粗的平安集团敲响了警钟 。在房地产互联网领域,并不是所有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都可以用资本来解释 。
与此同时,平安方浩的去世也给房地产互联网行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平安转型不了房地产互联网 。问题出在行业本身,还是平安缺乏创新低估了行业的门槛和难度?
房地产与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向在2017年8月写了一篇文章,在安全繁荣的住宅时代发出了微弱的声音 。
当安全屋逐渐从公众视野中消失时,我们重读这篇文章作为提醒 。
以下是正文:
从2014年5月20日平安方浩上线至今,已经三年多了 。
推出之初,以“平安航母战斗群”为后盾的平安方浩就猛攻房地产O2O创新竞技场,自称“颠覆传统地产代理”,高喊“零代理费”“去中介化”等口号,地产界一片哗然 。平安之家打出了花式创新的组合拳 。2014年5月20日,它推出了520买房节,据称“获得了794万的点击量,成功卖出了669套房子 。”
2014年也是房多多、爱屋及乌、地产销售皇冠等众多地产互联网O2O创新公司备受资本关注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许多创新公司创造了卓越的融资记录 。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希望平安方浩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信息平台和电商销售平台 。安全屋成立时,马明哲动员全公司开发安全屋 。很少公开露面的马明哲,当天就邀请了自己的于亮、张玉良、冯仑、潘石屹、杨国强等房企大佬朋友圈,亲自为平安方浩发布平台 。这是平安集团最重要的战略布局 。平安方浩成为平安金融帝国全资子公司马明哲“医、食、住、行、玩”互联网战略部署的重点业务 。
闹剧上线后,平安方浩并没有在二手房交易方向上“继续颠覆”,反而更像是一个各方面“尝试”的土皇帝 。截至目前(编者按:本文写于2017年8月),平安方浩的二手房业务依然不明朗,租赁业务模式也在她的吉他背后还在向我们掩面,金融业务依然是传统模式 。只有新房业务推出了自己的保险经纪人体系,实质性地推动了二手联动业务 。
我们不禁有一系列疑问:
三年过去了 。平安方浩新房、二手房、租房、金融等商业模块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地产O2O不差的土豪都烧坏了哪些创新?问题很简单,事实很残酷 。
问题一:为什么互联网平台不是资源创造的?
安全屋的成败将证明一个资源网络最基本的互联网知识 。
一个互联网项目的成功,应该是需求导向和产品导向逻辑下的成功,而不是披上互联网外衣后的伪成功,它绝不是一个在线网站,也不是一个移动终端 。就像“打造一个成功的互联网平台”一样简单 。
房地产行业特别喜欢“搭建”互联网平台 。
大家熟悉的案例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万达商业旗下的互联网项目“樊菲电商” 。万达、百度和腾讯联手成立了这个项目 。王健林、、马三位大佬在平台上大声发言 。看来大会的PPT做完之后,明天就要看到一个超人气电商平台的诞生了,换了很多互联网圈的知名CEO之后,还是找不到不平凡电商的“不平凡”之路 。
拥有丰富的资源并不是一个互联网平台成功的核心要素 。
买家平台、光伏、独立用户数量、优质内容和产品.....这些竞争力从未在一天之内建立起来 。
查亚历克斯的排名,我们几乎看不到平安方浩的身影 。查房产生活领域的APP使用排名,我们看不到平安方浩旗下APP的排名 。
平安三年后在互联网上投入巨资运营三年的一个互联网买房平台的痕迹是什么?
方浩仍然擅长营销 。
营销是毒药,粉饰平衡,制造假象 。
以平安方浩去年底推出的惠民嘉年华(编者按:2016)为例,借助社交媒体传播,迅速占据了热门话题 。活动期间,平安的新房、二手房和租赁业务结合当下消费痛点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优惠活动,如“广州北部、深圳,你买你自己的房子,我补贴它”、“签到的每个人都有礼物,看房时领一张打车票”、“1元穗租”等超级优惠活动 。除了营销方面的努力,平安方浩在网上名人直播看房也引起了媒体和网友的广泛讨论 。通过直播的方式,将优势房源、优惠活动、目标群体有机结合,为北方、广州、深圳需要买房的人在线答疑解惑 。此举吸引了成千上万网友的关注和转发,开启了居家观影的新模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