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农学大家中 , 丁颖最是广为人知 。他是著名稻作学家 , “中国稻作学之父” , 广东第一位院士、也是华农首任校长 。他从事稻作科学研究40多年 , 创建华南第一个稻作育种试验场、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千粒穗”、首次将野生稻基因转移到栽培稻、创建我国第一个水稻生态研究室……

文章插图
毋庸置疑 , 丁颖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 , 作为华农首任校长的他更为华农带来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 留下了“笃学明德 , 躬行践履 , 建业自强 , 求精图新”的丁颖精神 。对华农而言这可是一笔千金不换的精神财富 。
而为国家和华南农业大学作出巨大的贡献的丁颖 , 也最终获得了应得的荣耀 。
1955年 , 丁颖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在丁颖影响下 , 华农1953届毕业生卢永根、庞雄飞、郑儒永三人先后当选院士 , 在全国高等教育界均属罕见 。一株稻穗 , 花开百年 。华农水稻研究领域“一门三院士”广为流传 , 堪称一段不朽佳话 。
值得一提的是 , 卢勇根师出丁颖 , 为丁颖的得意门生;更值得一提的是 , 2017年 , 卢永根的学生刘耀光也当选中科院院士 。而迄今为止 , 华农已先后培养出12位院士 。一片沃土 , 结实遍野 。
此后 , 丁颖精神 , “同届三院士”“一门三院士”的传奇故事鞭策着一批又一批华农学人 。
从建校先贤到院士巨擘 , 再到活跃于社会主义事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民族先锋……进入新时期 , 怀揣薪火的华农人活跃在社会的不同领域 , 彰显着一份同样的华农传承 。

文章插图
如今的华南农业大学更是将人才强校做到了极致 。华农目前的师资队伍中 , 拥有院士3人 , 国家级人才55人 , 省级人才107人;以及国家级教学名师/特支计划教学名师4人 , 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 。而且 , 华农还在其原有的师资基础之上 , 精准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7人 , 其中院士1人、国家杰青2人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之大 , 而在于大师之大 。”华农践行了这一真理 。
就在前不久 , 华农的谢君和李鑫2名教师还入选2021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他们过去十年均发表了多篇高被引论文 , 这些论文的被引频次在Web of Science中位于同学科、同发表年份的前1% 。这不仅彰显了他们在同行中的重要学术影响力 , 更体现了华农对其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重视与支持 。
教师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力量 , 更在高校科技创新中占主体地位 。而今的华农 , 名师云集 , 璨若星辰 。其科技创新自然更胜一筹 。
科技创新 , 顶天立地
说到华农的科技创新 , 自然要提一提其学科建设情况 。毕竟学科建设是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 。
在学科建设方面 , 华农的兽医学、农学均位列软科世界一流学科第27名 , 21个学科上榜“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ESI全球前1‰ , 实现零的突破;目前华农ESI全球前1%学科数量达到10个……这些都是华农培育科技创新成果 ,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而其中植物学和动物学作为作物学的支撑学科 , 也是华农此次进入“双一流”的坚实基础 。

文章插图
近几年来 , 华农获得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累计20项 , 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某 , 并实现“三大奖”大满贯 。
而华农的科技创新向来讲究“顶天立地” 。“顶天”即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 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产出新成果;“立地”就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 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而事实证明 , 华农做到了 。
从早期的抗击“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 , 到近年的非洲猪瘟防控 , 华农已多次在重大公共应急事件中始终发挥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针对目前非洲猪瘟的严峻形势 , 华农第一时间组建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并获得相应研究资质 。而且 , 华农是五家获批单位中唯一的省属高校 , 该实验室更是华农继国家禽流感专业实验室后又一个与动物疾病研究相关的国家级区域实验室 。几十年如一日 , 华农科技创新从未止步 , 并稳步提升 。
推荐阅读
- 华农是不是普通本科值得去吗 华南农业大学是重点大学吗
- 英语六级多少分及格 六级多少分及格
- 武汉华农大学是重点大学吗算名校吗 华农是985还是211
- 现在的荣耀和华为到底是啥关系 华为和荣耀是一个品牌吗
- 他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在哪 华为和荣耀是一家吗有什么关系
- 山药上火还是去火
- 毛坯房交房注意事项及细节有哪些 毛坯房交房时需要注意事项有哪些
- 桂圆带皮泡水好还是不带皮好
- 2022腊八节暖心文案句子说说
- 黑米里面是白的还是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