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难养型」宝宝,你还好吗?( 二 )


2. 和宝宝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 协助他们去学习自我调节
稳定而安全的依恋关系简单来说是需要父母在宝宝每一次发出需求的时候都能够敏感而及时的抓住并且给以恰当的回应, 困难型的宝宝本身较难预测, 且容易产生负性情绪, 因此父母会感觉很难和他匹配上, 这确实对爸爸妈妈的要求比较高 。
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爸爸妈妈先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尽可能在面对孩子的情绪风暴时保持自我稳定, 给孩子共情性的理解和支持, 温和而坚定的陪伴孩子 。
这些过程说起来容易, 但做起来非常不易, 因为情绪会相互影响, 而接纳孩子的情绪是需要很多的承受能力和心理弹性的, 孩子的负性情绪也容易让爸爸妈妈出现情绪上的崩溃, 所以爸爸妈妈们更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养育的技巧去更多的自我提升, 要给自己留时间去满足和照顾好自己的需求, 同时也要和家里人相互支持, 和同样有困难型宝宝的家庭建立联系, 获得支持 。
只有父母自己先稳定了, 父母也才能给孩子稳定的支持 。
3. 学会记录和观察孩子, 进行预见性的调整
越是难以预测的情况就越需要父母细心的观察和记录, 才能逐渐摸索出一些可控制的方向, 面对困难型的宝宝, 更需要如此 。
父母了解困难型的宝宝在环境变化时容易出现难以适应的问题, 那父母可以在有环境变化的情况之前先预见性的给宝宝做一些准备, 告诉他要去哪里、会见到什么人, 让他们提前熟悉;困难型的宝宝在接触新刺激时容易退缩, 那父母可以预见性的在他到新环境时多等待一会, 跟他一起先去接触新刺激, 避免一下子暴露在新刺激下而产生更多的退缩和回避 。
还有就是父母也要有意识的在生活中明确父母的规则和底线, 让他们了解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 清晰而明确的规则也可以减少宝宝在遇到这些问题时的纠缠和情绪爆发 。
另外, 父母可以把一些宝宝面临的困难进行“拆分”, 细化为一个个宝宝可以解决的小问题 。 当宝宝能够克服困难或问题后, 需要引入一些奖励机制 。 通过不断地给予正反馈, 而让宝宝知道自我努力和意志的价值 。
4. 充分发掘孩子的优势和潜力
不要忘了, 困难型宝宝也有着他们积极的一面, 他们敏感、情绪体验丰富, 他们在对很多事物的感受上可能有着父母意想不到的地方 。
父母可以创造机会, 让他们多去接触和感受, 引导他们去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和他们共同分享, 陪伴着他们去探索, 同时也要学会去欣赏他们的角度 。 从中他们也会学习更恰当的表达情绪的方法, 也会从对世界的感受中经历和成长 。
【家里有个「难养型」宝宝,你还好吗?】其实养育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容易, 在陪伴他走过之后再回头看时, 父母会发现当时的困难或许早已跨越, 也会欣喜的发现那个一路跌跌撞撞的孩子也已长大, 其实也没什么不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