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做好功课 , 把想要问医生的问题按重要的顺序记录下来 , 以免看完医生才想起来有些问题没有问 。
主动把宝宝之前看病的记录整理好交给接诊医生参考 , 如有在用药把宝宝目前所用的药拿给医生看 。
皮疹 , 大便 , 咳嗽 , 呼吸的情况可以拍成视频给医生看 , 更直观 。
不要喧宾夺主 , 比如“我觉得宝宝是肺炎” , 宝宝病情由医生判断 。
5.医生会做什么?
询问宝宝生病的整个过程及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
【儿科医生紧缺的年代,如何高效带宝宝看病?】 给宝宝做体格检查 , 比如听诊 。
根据宝宝病史和体格检查开出相应的检查 , 比如血常规 , 尿培养 , 胸片等 。
根据宝宝的病史 , 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得出宝宝疾病最初诊断 。
根据最初的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 住院 , 输液 , 吃药 , 雾化 。
确定复诊的方案及开出复诊时所需的检查 。
6.家长如何配合医生的治疗?
认真听医生的诊疗建议 , 并问医生什么情况下宝宝需要复诊或何时复诊 , 不明白的及时再问 。
取药时要弄清楚所有药的使用方法和用量 , 如不明白及时的问药师或医生 。
按医生的医嘱给宝宝实施治疗方案 , 用药 , 雾化 。
医生和家长是合作的关系 , 医生给出宝宝诊疗方案 , 家长合作的执行医生的方案;家长和宝宝是依从的关系 , 家长要让宝宝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 , 比如开出的药要给宝宝吃 , 开出的雾化药给宝宝做 。
7.如何让宝宝配合吃药?
做下伪装 , 如果可以把药物放入宝宝喜欢吃的食物中 , 或药物中加些糖或果汁 。
在吃药之前给宝宝吃些冰的东西 , 比如冰激凌或喝杯酸奶 , 可以麻痹一下舌头 , 然后再给宝宝吃药 。
用勺子 , 注射器或滴管喂药 。
尽量不要欺骗宝宝 , 比如告诉宝宝“您吃的不是药 , 是糖” , 可能第1次能欺骗成功 , 但一般别想再成功欺骗第2次 。
8.如何评价治疗效果?
治疗后宝宝的症状改善情况 , 比如发烧有没有退 , 咳嗽有无减少 , 腹泻的改善情况等 。
家长最容易观察的宝宝精神和胃口的改善情况 , 精神的好转很关键 。
9.治疗效果不好怎么办?
家长要知道很多疾病的恢复都是需要1个过程的 , 比如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会持续3至5天 , 感冒症状一般会持续2周左右 , 腹泻一般会持续1周左右 。
找医生复诊:复诊时最好找回宝宝的首诊医生 , 尽量不要一直给孩子换医生 , 认为医生一次没看好 , 就认为这个医生不行 , 马上换医生看 , 如此下去 , 每次给孩子看的医生都是初诊 , 而这个医生都要从新诊断和治疗 。 如果找回初诊的医生 , 因初诊时看过宝宝 , 治疗效果不好时医生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并且医生也会觉得家长十分信任他 , 会更加用心的给宝宝看病 。
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病情变化更换诊疗方案 , 如认为门诊治疗效果不好时会要求宝宝住院治疗 。
10.家长和医生意见有冲突怎么办?
首先要相信大部分医生都想医治好自己的病人 , 这点和家长希望宝宝疾病尽快好转是一样的 , 目前很多医生都会在意自己的口碑 , 家长选择医生后就给医生充分的信任 , 如果选择医生时都不信任 , 那诊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 还不如不看 。
和医生的意见的冲突可以是育儿理念的冲突 , 但不是诊疗上的冲突 , 因医生才是专业人士 。 医生负责诊疗方案 , 家长负责护理宝宝和执行医生的诊疗方案 。
11.家人之间意见冲突怎么办?
带宝宝看病时 , 宝宝父母之间 , 父母与家中老人之间有时会有意见方面的冲突 , 目前尤其是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对宝宝看病的冲突还是很多的 。
其实家中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 , 都想宝宝的疾病得到合适的诊疗后尽快恢复 , 那就尽量不要争吵 , 更不要在医生诊室就大吵起来 , 因为不但会影响家人之间的感情 , 也会影响医生对宝宝的诊疗 。
推荐阅读
- 宝宝肚脐凸出怎么办?
- 合理使用抗生素
- 微讲堂 ? 孩子咳嗽了,为什么看了医生也不见好转?
- 口腔医生谈关于牙齿涂氟的那些事儿
- 老人梅友并到医院去做检查,结果医生告诉他说要看开一点,请问他得了什么病?
- 7岁孩子身上无故长白斑,检查后医生的告知让妈妈后悔不已
- 检查报告次日才出,找医生看报告到底要不要再挂号? 拿检查结果给医生看要挂号吗
- 儿童提高免疫力的药有用吗?
- 新生儿出生后家人这样护理,医生气恼:这样会害了
- 疝气一定要做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