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二 )


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 。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师生情感互动,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
树立“团队”精神,注重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并及时在课后记下教学随笔,进行教学反思,并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 。
2、授课要求
(1)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
(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 。
(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
(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
(5)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
3、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 。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性(2)层次性(3)针对性(4)实践性(5)探索性
课外辅导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 。形式可以有一般辅导、个别辅导、学生互相辅导 。各班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竞赛辅导小组等 。
5、测验评价
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 。各专题及时过关考试,认真对待 。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物质的各种化学性质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些规律是化学的精髓,需要下功夫学习掌握 。
2. 了解本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认识学习概念模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
3. 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认识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为其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
二、内容分析
1. 地位和功能
绪言作为全书的开篇,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一开头就对本书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简要地介绍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以及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以起到提纲挈领、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兴趣的作用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发生是由于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激烈碰撞,破坏化学键,使得各原子间的组合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化学键,产生了新的分子,同时也了解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本模块是以学生此前的化学学习为基础,以学生对许多具体化学反应的知识积累为前提,为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需求而设立的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认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科书中介绍的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和活化分子、活化能模型及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将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
2. 内容结构
绪言在内容上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第一、第二自然段,简要地介绍本模块的基本教学内容 。教科书以大量事例说明,化学反应种类繁多,条件极其复杂,但都有规律可循 。而这些规律恰好是化学的精髓,是吸引人们学习、钻研化学科学的魅力所在 。二是第三、第四自然段,凸显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侧重介绍了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的构建思路,及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 。培养学生自觉地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认识事物的存在具有多样性,物质的稳定具有相对性,而化学变化的复杂性和规律性相辅相成 。与此同时,还指出了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方法:
(1)完成书中规定的实验、活动 。
(2)观察周围(包括大自然)发生的化学现象,思考或进行模拟实验 。
(3)认真学习概念模型,它是学习、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
值得注意的是,绪言在论证了有效碰撞模型的合理性之后,坦陈现有理论的缺憾:“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计算或推测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理论方法” 。这种客观的科学态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更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将来进行更深入探究的意识 。
绪言的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
3. 内容特点
绪言中概括地介绍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与思路,同时还简介了“有效碰撞理论”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两个概念模型,对全书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