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书心得初三作文600字7篇( 二 )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 《兵法》修列……”太史公虽然被施了宫刑 , 但他仍然自强不息 , 奋发图强 , 以顽强的毅力 , 
就像凤凰涅盘重生似的 , 不破不立 , 他忘记了屈辱 , 最后完成了《史记》这一不朽的经典 。他这种精神 , 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读着《史记》 , 淡淡的油墨芳香扑鼻而来 , 令人神清气爽 。品读《史记》 , 回味无穷 。
史记读书心得初三作文600字3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之作 。全书共有五十余万字 , 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他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 揭示了历史变化的规律 。

在本书中 。我有一个最喜欢的人物 , 那就是蔺相如 。他的机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他的深明大义令我折服 。
战国时期 , 和氏璧流落赵国 , 并归赵王所有 。不久 , 秦王在给赵王的信中表示 , 愿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 。这下 , 赵王可犯了难:换吧 , 怕这秦国耍赖不给城池;要是不换吧 , 怕也不成 。如果秦国以此事作为把柄与赵国交手 , 那后者定不是强秦的对手 。于是 , 赵王就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此事 。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 , 缪贤推荐了他的门客蔺相如 。蔺相如到达秦国后 , 秦王在章台接见了他 , 可秦王一得到和氏璧嘴就咧到了耳根 , 却一点都不记得他的许诺 。蔺相如看到此情此景 , 计上心来 。他谎称玉有瑕疵 , 于是就拿回了和氏璧假装要指给秦王看 。
谁知 , 蔺相如一拿回和氏璧就说:“大王根本没有交换的诚意 , 所以我要收回这块玉 , 如过您要硬抢 , 那我的'头和玉就先撞碎在柱子上!”
秦王担心玉 , 便把地图上的十五座城池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又道:“我们赵王为了表示对玉的诚意 , 特意斋戒了五日 , 那么您也该表示诚意斋戒五日 。”秦王答应后 , 蔺相如就命人秘密地把玉送走了 。
五天后 , 蔺相如说明玉已回赵国 , 并对秦王说:“请您派人向赵王要回和氏璧 , 赵王定是依您 。那您先将城池交出来吧!”秦国当然不依 , 只好就罢 。
为了表彰蔺相如不辱使命 , 完璧归赵 , 赵王封他为上大夫 。为此 , 大将军廉颇很不服气 , 他想:“老夫在战场上出生入死 , 才博得此名号 。他蔺相如就是个鼠辈 , 仅凭他那三寸不烂之舌 , 能赢得了我吗?”这件事传进了蔺相如耳里 , 不知为何 , 他听后总是避着廉颇 。廉颇得意极了 。可后来 , 他又得知蔺相如不是怕他 , 而是因为他们不能互相矛盾 。秦国对赵国之所以有所顾忌 , 是因为有他们两个在 。他们两个要是互相矛盾 , 那么秦国就能趁虚而入 , 赵国也就不保了 。廉颇为了向蔺相如请罪 , 于是就赤着上身 , 绑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谁知 , 蔺相如不但没有怪罪他 , 反而和他成为了知心朋友 。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都是关于蔺相的故事 , 在《史记》中还有很多与他一样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和故事 。古人云:“以人为鉴 , 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鉴 , 可以知兴替 。”我喜欢这本《史记》 , 更喜欢学习书里面的故事 。
史记读书心得初三作文600字4
听过《史记》的人应该都知道 ,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 他写出了一部巨作——《史记》 。
司马迁是个饱学之士 , 他在接受宫刑之前 , 一直生活得平平淡淡 , 说不上幸福也说不上悲惨 , 小日子过得舒坦 , 如果没出意外 , 他将一直是一个小小的史官 , 一直到老 , 到死 。

可命运注定不会让他平凡下去 , 于是 , 命运派来了他的使者——磨难 。在他四十七岁那年 , 他一生的转折——“李陵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他被判了死刑 , 有三种选择:(1)死(2)拿钱赎(3)接受宫刑 。在没有钱的境地里 , 为了完成《史记》 , 司马迁选择了屈辱地活下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