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丰富的教学方案( 三 )


师:巨人终于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孩子带来春天里一切的美好 。
5、揭示寓意:巨人最后明白了什么?
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1)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
(2)从童话中领悟道理 。
(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别人、宽容的人才会有快乐、快乐要大家分享......)
6、美读末段:巨人用宽容善良的心融化了坚冰 。从此,他的花园里又春意盎然,充满了欢声笑语,它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出示画面)
7、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此时的巨人变得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了?(宽容、豁达)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有什么感受呢?
我要采访一下巨人 。(现在你和孩子们在一起有什么感受?)
8、总结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
四、拓展创新
小学语文教师丰富的教学方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 。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
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
五、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
六、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
小学语文教师丰富的教学方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
3.能把课文演一演 。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
2.演课本剧 。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
2.理解文章内容 。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 。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
3.认读生字 。
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 。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