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但是吴国盛教授也指出,功利主义的科学观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推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但是它行之不远、后继乏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2016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创新战略的文件,尖锐地指出我们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我们原始创新严重不足 。原始创新要求深层的创新文化氛围,不能通过单纯的功利主义来实现 。它源自无功利的探索热情和自由的批判精神,遗憾的是我们目前的教育过份地功利化,我们的学生严重缺乏对真理本身的热情,对宇宙奥秘不可遏制探索的冲动,无拘无百思特网束的自由探索 。
为什么科学精神出现在古希腊而不是中国
冯百思特网友兰先生曾说中国文化没有产生科学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文化类型本身不需要科学 。
吴国盛教授对东西方的文化土壤进行了对比 。他指出,中国社会是农耕文化,是熟人社会,即基于血缘方式的文化构建,血缘文化催生了仁爱精神这一人文动机,所以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本质是礼的文化,我们今天认为中国古代很像科学的部分其实并不是科学 。比如中国的天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是礼学的一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奠定皇权统治的合法性,为普通 中国人提供恰当的生活模式和生活节奏,实现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所以中国的天文学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科学 。
希腊文化是海洋文化,是迁徙文化,其特点是生人文化,因此要靠契约文明来构建社会秩序,契约文明要求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因此要求一种独特的人性理想,那就是“自由” 。希腊人认为要培养一个自由人,就要让他学习自由的、无功利的知识,因而希腊文化的土壤催生了自由的科学精神 。
吴国盛教授在演讲最后提出,以科学作为我们的立国之本才是中华文明的未来复兴之路,所以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基于自由的科学的精神融入我们中华民族仁爱的文化土壤中,这是我们未来所面临的艰巨的任务 。如果只是单纯的功利主义的眼光、实用主义的考虑、急功近利的态度,我们很多事情还是走不到世界的前列,我们永远是跟着别人走 。他强调在大家比较认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前提下,要更多地呼吁自由科学的精神 。
本次演讲,现场观众反映热烈,众多媒体进行了报道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国网、中华网、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新京报、千龙网、澎湃新闻等媒体的采访人员到现场进行了报道;CIBN高清影视、CIBN文化中国、网易新闻、凤凰网、搜狐千帆直播、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对活动进行了在线同步直播 。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发起的大型思想传播活动,推动建设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清华新百年 。讲坛定期邀请优秀人文学者,在标志性建筑新清华学堂发表公众演讲,阐述其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 。
讲坛于2016年1月10日在新清华学堂正式开启以来,已举办17场演讲,此前文学家格非、国学家陈来、社会学家李强、伦理学家万俊人、历史学家彭林、思想史家汪晖、国际关系专家阎学通、国家高端智库国情专家胡鞍钢、心理学家彭凯平、经济学家李稻葵、法学家崔建远、教育家谢维和、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著名影视评论家尹鸿、公共管理专家薛澜等知名清华人文学者,和74届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获奖作家清华校友郝景芳都曾来到讲坛分享灼见,与听众交流 。
【科学精神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科学】
推荐阅读
- 太监是做什么用的 为什么会有太监
- 做菜时的勾芡到底是什么意思? 勾芡是什么意思
- 屈原和端午食粽是什么时候产生联系的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 男人的软与硬实质上由啥决定 男人为什么会硬
- 壁纸保养清洁技巧 给家持久的美轮美奂
- 明清家具的五大保养方法
- 孕妈妈要知道的这些厨房风水学!
- 实木家具冬季的保养
- 剧本书写格式 剧本的写法
- 送老师永久性纪念礼物 送老师礼物的禁忌